江西赣州瑞兴食用化工厂分享酱油历史考
酱油的雏形可追溯至周代《周礼》中的醢醯,当时用动物脂肪与曲霉发酵制成的肉酱,实为酱油的原始形态。汉代《齐民要术》记载的豆酱清,首次实现大豆与麦麸的固态发酵,这种黄河流域的智慧结晶,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后演变为味噌。唐代鉴真东渡时携带的酱缸,不仅传播了佛教文化,更将中国酱曲技术永久植入日本饮食基因。
宋代《山家清供》记载的滴油工艺,标志着酱油从附属品升级为独立调料。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详细记载了豆麦六四分酿的黄金比例,当时广东佛山已出现晒油巷专业作坊。清代《调鼎集》记载的秋油,特指伏天酿造、重阳取油的顶级酱油,其琥珀色泽与醇厚口感成为贡品标配。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显示,中国酱油曾以液体黄金的价格远销欧洲。
20世纪日本学者发现酱油曲霉分泌的蛋白酶,破解了传统酿造中发酵温度与氨基酸生成的密码。现代检测证实,传统180天日晒工艺产生的4-羟基-2,5-二甲基噻唑等芳香物质,是速酿酱油无法复制的风味核心。2014年,日本酱油博物馆用X射线衍射技术,在清代酱缸残片中鉴定出持续发酵的微生物群落。

潮汕人用酱油碟存钱习俗,暗合着酱缸如聚宝盆的古老信仰。台湾古早味酱油膏的拉丝现象,实为明代《多能鄙事》记载的绞油工艺活化石。韩国清酱与广东老抽的味觉差异,印证了《北酱南鲜》的饮食地理学理论。2023年故宫修复的乾隆御膳房菜单显示,酱油在当时已分化出凉拌、红烧、蘸食等七种专用品类。
赣州瑞兴食用化工有限公司
瑞兴食用化工厂官网
http://www.gzrxsm.com